目前分類:長庚大學 (38)
- Nov 12 Fri 2010 13:35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師能力發展中心舉辦「教學能力提升演講」
- Oct 29 Fri 2010 09:05
「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之專題演講「健康風險,環境與社會」工作坊
- Oct 22 Fri 2010 09:52
轉公告「反毒網路動畫比賽」公開徵稿,歡迎參加
- Oct 15 Fri 2010 14:27
檢送教育部補助辦理「全國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務觀摩暨研討會計畫」計畫乙份,請踴躍報名
- Oct 01 Fri 2010 09:09
99年10月12日 (二)「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之專題演講「台灣愛滋減害政策的社會學分析」,
- Sep 23 Thu 2010 10:22
2010 RNA病毒國際研討會
- Sep 10 Fri 2010 16:42
跨校課程
由中心及夥伴學校間跨校課程及學程之選修機制,建置一個「跨校學程同享區」,本校將鼓勵特色科系開設跨校課程及跨領域學程,期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提升新世代學子的競爭力。98學年度第2學期有2位夥伴學校學生修習「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原理及應用」課程,99學年度第1學期有1位夥伴學校學生修習「基因與發育-線蟲模型實作」課程。課程簡介如下:
1.?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原理及應用」課程簡介: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是基於低同調干涉儀原理獲得斷層影像,主要應用在生物醫學上。然而在工業應用需求上正在增加,可利用在材料科學及精密量測上。
2. 「基因與發育-線蟲模型實作」課程簡介: 為配合本校建立發生生物學program的基礎核心課程使學生熟悉線蟲模式動物在生命科學研究之特色,特開設本課程。本課程無指定教科書,利用研究論文、講義作為教材。其內容包括有關C. elegans的介紹和線蟲的遺傳與解剖特性、線蟲的早期發育、epistasis、microRNA在線蟲發育的影響和介紹線蟲應用於老化細胞學及神經科學的研究。
- Sep 03 Fri 2010 14:25
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認輔志工logo設計比賽
- Aug 27 Fri 2010 09:32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99年大專校院自殺防治徵稿活動-看見生命裡的皎潔月光」,歡迎踴躍投稿
- Aug 20 Fri 2010 09:21
日本化審法新修法及新化學物質申報管理制度研討會
一、為瞭解日本化學物質審查及製造管理法(簡稱化審法)最新修法方向及跨部會相關實務運作模式,作為我國跨部會實施「國家化學物質登錄管理與資訊應用機制推動方案」,
發展化學物質登錄管理制度規劃之參考,勞委會依經濟部「99年度台日技術合作計畫」,邀請日本經濟業省(METI)化學物質管理課福島隆課長與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NITE)安全審查課藤田千繪主任來台講解指導。
二、本研討會地點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際會議中心IB-202會議室(台北市大安區基隆路4段43號),檢附課程及報名表乙份,請於99年8月27日前以傳真方式,由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林玫君小姐)受理報名,名額100名,額滿為止。
- Aug 13 Fri 2010 13:56
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認輔志工logo設計比賽
- Aug 06 Fri 2010 09:26
醫學系無國界醫師演講
醫學系邀請服務於基隆長庚的宋睿祥醫生蒞臨,為醫學系學生專題演講,共 65 人參與。宋醫師為無國界醫師組織的一員,五年前曾前往賴比瑞亞服務,並將其經歷化為書籍─《我要做個不一樣的醫師》,34 歲的宋睿祥是台灣第 1 位無國界醫生,他在大學醫學系四年級時,從攝影展中看到阿富汗小朋友骨瘦如柴,引發他的熱情,立志投入無國界醫生行列。2009 年 8 月,?睿祥以外科醫師身分,到阿拉伯半島葉門,進行戰地外科醫療救援。他形容,醫院就設立在戰火線上,每天看到砲火火花如同流星劃破天際,砲聲隆隆就像過年放鞭炮。在葉門醫療救援隊待了 3 個月,共開了 100 多床刀。面對一次砲火轟擊,就會有 20 多個人死亡,他從那次的經歷中,體會到生命的脆弱及可貴。
這次宋醫師以其難得的海外服務經驗作為分享主題,鼓舞年輕醫學生們心中的熱血,並且與學生們互動,有問有答,大家都收穫豐富。宋醫師說:「幸福不是理所當然。」,當醫生一定要有愛心及主動關心別人的熱情。他也呼籲更多人加入無國界醫?行列,讓台灣醫界的愛散播世界每個角落。
相關連結:http://memo.cgu.edu.tw/Secretariat/news/90/information/information_2.htm
- Jul 30 Fri 2010 09:06
第13屆菊島文學獎徵文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99年度「第13屆菊島文學獎徵文」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
縣政府文化局辦理99年度「第13屆菊島文學獎徵文活動」,即日起開始受理報名收件,歡迎有興趣的全國民眾把握時間踴躍投稿。
縣政府文化局辦理「第13屆菊島文學獎徵文活動」,旨在發揚本縣文化,提倡地方文學創作,培養後起之秀,促使全國民眾關注澎湖,將澎湖自然人文景觀、生活紀事及?土民情以文字創作的方式呈現,讓文學結合文化觀光。今(99)年第13屆菊島文學獎徵選組別設有社會組、高中組及國中組,徵選類別除現代詩、散文類外,社會組另設有短篇小說類。社會組各類首獎各取乙名獎金3萬元、優等各取乙名獎金2萬元、佳作若干名獎金每人1萬元;短篇小說類首獎乙名獎金4萬元、優等乙名獎金2萬5000元、佳作若干名獎金各1萬5000元;高中組各類首獎取乙名獎金6000元、優等2名獎金各4000元、佳作若干名每人獎金3000元;國中組各類首獎取乙名獎金5000元、優等2名?金各3000元、佳作若干名每人獎金2000元。另為鼓勵本縣創作,特增?評審推薦獎,獎項比照佳作。
- Jul 23 Fri 2010 10:30
老虎五資.齊聚九族~五校聯合人際合作學習營
- Jul 16 Fri 2010 09:17
當中醫遇上STS
因緣際會執行教育部科技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健康、醫療技術與社會」,無意中發現常被烏雲籠罩的中醫,未來發展竟露出了一線曙光。STS 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科學、技術與社會)或“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科技研究 ) 的縮寫詞,它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誕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的美國,代表嶄新的價值觀與思維模式,且適應 21 世紀世界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1950 年英國科學家暨小說家史諾 ( C.P. Snow ) 揭示了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存在和對立。他認為二者之間的鴻溝具有不可逾越性,按照這種說法推演,大學必將成為兩種文化持續緊張的主要場所。現實是否真的如此呢?相當多的人的看法是:「隔行如隔山」,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有幅「無知之幕」,二者缺乏必要的對話、交流和相互理解,以致於有人會去邀請科技界的大老與德高望重的宗教家來進行對話,但在無法聚焦的會談之後,更印證了科學與人文的鴻溝,具有不可逾越性。
為了替我們所身處的科技社會創造出新的冷像空間,跨越科學與人文的鴻溝,教育部在 3 年前推動 STS 教學計畫,獲得許多公、私立大學的教授學者響應參與,如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校長還親自領銜執行,並獲得教育部頒發 96-97 學年度科技與社會前瞻性教學模範計畫獎項。本校通識中心黃寬重教授即是教學計畫創始人之一。本計畫共同主持人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張淑卿老師與通識中心社會學科陳麗如老師,她們的學術訓練背景比筆者更容易通曉 STS 的內涵與精神,而如何把 STS 理念滲入課堂教學中,都比筆者更具說服力。筆者?幸執行本計畫,除了可開拓個人在不同領域的視野外,更領悟到 STS 可以對?醫未來發展的戰略思想,提供不同層面的理論基礎。STS 與中醫其實有許多相似處,中醫理論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疾病間的整體協調平衡;而 STS 則面對人與天關係之價值、人與人關係之社會運作、人與物關係之環境掌握,以及人與自我關係之生命成長等議題。所以,歷史悠久的中醫發展可為其借鑒,又可為其中介。台大 STS 教學計畫團隊曾有大 S 與小 S,誰大誰小的譬喻,STS 裏面隱含平衡大小 S 的密碼,T 不就是中醫 (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之代碼,中醫為中介,平衡大小 S,是最佳架構。筆者在?育部期中報告曾提出這樣的看法,不過有學者不以為然,他可能認為 STS 是新興極有活力的學術領域,如旭日東昇;而中醫學術雖歷二、三千年不亡,但已垂垂老矣,宛如日薄西山,無法相提並論,再加上外界與中醫自身許多施於傳統醫學的作為就如老子所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增加許多知識卻損害了本質;或如《莊子‧應帝王》寓言所說:「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可謂愛之適足以害之,當代的中醫處境正如李致重教授所描繪的處於「即將消亡的邊沿,新的突破的前夜」,當中醫遇上 STS,必定塵埃落盡,脫胎換骨。
本計畫團隊在過去一年來已執行七場專題演講、一次讀書會及二場工作坊,本學期尚有二場專題演講待辦。專題演講首場由中研院社會所蔡友月助研究員以社會建構論的觀點透視疾病,希望培養醫學專業走出教室的視野,主講「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第二場由成大公衛所許甘霖助理教授將醫療行銷置於醫學人文?育的核心而重新反省醫學專業倫理,主講「從體徵的意義化到社會交往的醫療化:醫學美容行銷的社會邏輯初探」。第三場由成大醫學院 STM 中心許宏彬專案助教授則以實驗室對於物質技術與社會手段的運用,反思今日藥廠、醫院及醫師在新藥研發與推廣中的角色,主講「阿片的滋味:日治台灣阿片專賣的開展及其科技實作」。第四場由師大地理系吳鄭重副教授透過解開婦女與廚房的死結,重新啟動空間改造,並協商性別與家務的分工,主講「公寓廚房的空間生產與母職家務的身體再生產:一個『身體-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第五場由清大通識中心林文?助理教授試圖以病患的角度,探討病患的集體行動在透析醫療的變遷中扮演的角色與貢獻,並進一步討論透析的品質,主講「台灣透析社會力與醫療品質變遷」。第六場由台大社會系吳嘉苓副教授從醫學知識被生產的元素切入,直搗現代產科的研究將「臨床因素」邊緣化與黑盒的原因,主講「臨床醫師為何不再研究臨床因素:台灣剖腹產研究的歷史轉折」。第七場由成大醫學院 STM 中心翁裕峰專案助教授透過深度訪談與文獻分析法,解說職業傷病認定標準的相競取向,主講「過勞死認定標準政策制定過程分析」。至於讀書會則邀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林宜平助理教授,帶領導讀 STS 的重要文獻〈民主、專業知識、和愛滋療法運動〉( Epstein, 2000/2004) 以及〈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以膽固醇、飲食中脂肪與心臟病為例〉( Garrety, 1997/2004 )。而每個月專題演講的安排、舉行,有賴醫學系方基存主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柯毓賢主任總是排除萬難,在忙碌的醫療工作中,準時出席本計畫各項活動,是連結醫學與人文的最佳示範。為了落實計畫團隊的課程與教學目標,擴大本校對於 STS 觀點的認識,並連結校內對 STS 感興趣的成員,以尋求校方對新課程及課程改革的支持,而舉辦「醫護教育為什麼需要 STS 觀點?」工作坊,邀請多位 STS 專家學者從醫護教育探討課程改革的各?面向,陳君侃副校長與黃寬重講座教授全程參與,加入討論,顯示校方對 STS 課程改革的重視。而「當中醫遇上STS」工作坊則邀請臺灣 STS 學會理事長林崇熙教授介紹 STS,主講「當 STS 遇上中醫-STS 在面對什麼重大議題?」另外,中研院台研所劉士永副研究員從日本科學化研究漢方之脈絡到台灣對「科學」藥品的想像與需求,主講「中藥科學化與科學中藥--以台灣為中心之個案觀察」。 中研院近史所雷祥麟副研究員則由「作為台灣醫學現代性代表人物的杜聰明博士,為何竟持續一生地推動被視為『落後、不科學』的漢醫醫院計畫呢?」的問題意識逐步解謎,主講「杜聰明的漢醫藥研究之謎:兼論創造價值的整合醫學研究」。三位講者精闢的演講,引人入勝,吸引諸多年輕的醫師、研究學者、本校人文教師,甚至北醫的教授一起參與。
- Jul 09 Fri 2010 09:04
2010技術商品化系列研習會
- Jun 23 Wed 2010 08:55
新進人員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 Jan 16 Fri 2009 11:39
長庚大學-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