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5月1日、2日這兩天,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邀請到八位草根型NGO工作者,於科學館B03講堂促成了「中原大學海外志工儲備研習營」。同學們藉由親炙8位講師的機會,瞭解到海外志工所需要付出的心力與跨文化服務思考的面向。
引進印尼雨林咖啡的吳子鈺先生,先從海外志工的態度講起,再談公平貿易以及他怎麼進行當地回饋。「咖啡農一公斤所澱3元台幣,但是經過一個『全球化』或『國際貿易』的過程,這斤咖啡可以4,000元台幣售出。你不能不去問為什麼!」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丁元亨執行長,透過深入簡出、引導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同學更深入探討「融入當地」、「國際參與」、「志工服務」三個面向在海外志工的比重與實做方式。
陳眉伶導演述說自己在印度流浪三個月的生命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她認知到印度的性別差異、貧富差距,也看到自己的恐懼與害怕。陳導演輔以紀錄片素材片段,指導同學影像倫理、觀察視角、文化尊重等課題。
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援用Subcommandante Marcos查巴達組織, City Lights Bookstore等國外例子,以及其背後的社會共識,比擬自己在嘉義的行動初衷。余房主並描述他開設社運書店,投入保存台灣文化、傳統建築的過程與堅持。
才讓多杰先生先描述自己當初翻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達蘭莎拉的過程。他以一張張達蘭莎拉的照片,告訴學生藏人的近代歷史,目前生活的困難。學生們也透過才讓多杰的描述,瞭解到北印度出隊的學生可以如何在地融入。
德瑪汶協會秘書長黃盈豪與同學們分享,他從九二一地震到八八水災的部落經驗。什麼是跨文化?什麼是當地人要的?黃秘書長以廚房計畫、災難緊急安置等炭畫,向同學說明過程中曾遭遇的困難,志工應當如何規劃服務內容。
暨南大學助理教授鄭以萱教授於柬埔寨工作多年。她先講述柬埔寨近代的集體創傷,再梳理歷史事件與志工服務、當地教育之間的關係。學生亦經由兩段介紹千禧年發展目標、Education for All兩段影片認識了國際間重要的教育指標。
穀東俱樂部賴青松以在台灣的跨文化經驗開場,述說國中家庭變故,從客家戈土、河洛村、到台北講中文的生活經驗。再談自己在大學期間自我尋找的過程,最後在日本找到可以恣意吸收的課題與「生命的聖山」。
八個樸實而認真的課程,鼓舞了許多中原同學參加海外志工,進行自我突破。服務學習中心歡迎對海外志工有興趣的中原同學報名海外志工甄選,甄選辦法與六月培訓內容皆可參考服務學習中心網站。報名網址:http://sl.im.cycu.edu.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