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球之肺美名的印尼熱帶雨林正以極快的速度減少,為促進雨林保育工作並提升印尼居民保護家園的能力,交通大學印尼國際志工團將於七月遠赴Bukit Lawang,宣導環境保育概念、指導居民運用數位科技傳達環保概念,並提供印尼孩子學習數位的機會。志工團希望行前募集更多數位產品,將關懷化做實際行動,將台灣的愛心送往印尼!
交大印尼國際志工團由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與交大服務學習中心合作培訓,從「紅毛猩猩瀕臨絕種」的議題出發,探討生態破壞引發的效應問題,其中紅毛猩猩數量銳減最大原因仍與雨林棲息地受到破壞有關,期望透過交大生理工專長,教導學童環境保育的概念,並學習利用數位科技器材分享當地真實環境,讓世界看見雨林、喚醒對雨林的關注。
募集數位產品 培訓印尼種子教師
就讀外文大三的志工廖捷如表示,印尼擁有許多保育類動物及熱帶雨林,在考量生計和缺乏環境保育能力的情況下,面對家園遭受破壞,當地居民往往不知從何做起,也不了解生態環境對全球造?的影響,於是一棵棵高產值的棕櫚樹、橡膠樹取代了雨林,對生態帶來很大的破壞,「印尼資訊不流通,他們無法了解這些動作對地球造成多大的傷害。做為第一屆印尼志工,希望我們能為居民開啟對外連結,建立環境保護的概念,並且募集更多相機、掃描機、隨身碟等數位產品,提供居民紀錄雨林的每一個畫面,推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成為當地的『種子教師』,透過他們的力量,持續發展並傳承保育的概念。」透過社區教育的力量,同時向當地居民示範如何簡易地從生活中做環保,培養當地居民保育家園的意識。
讓台灣正視保育的重要性
擔任副團長的材料檤三學生王尊民指出,台灣七十年代時因節目引進紅毛猩猩表演,造成紅毛猩猩熱潮,許多民眾開始購買走私紅毛猩猩當做寵物飼養,但在運送過程中五隻猩猩只有一隻有機會存活,「我們要如何從走私國王成為環境保護者?也許這就是我們補償的機會,為當地盡一份心力,也藉此機會宣傳保育的重要性。」為了對保育動物有更深的了解,志工團特別參訪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由野保所裴家騏教授講解台灣保育類動物問題。
除了傳達保護雨林生態的概念,志工團也將實際走訪雨林,用影片、照片紀錄逐漸消失的地球之肺。廖捷如認為,環保意識是?種大眾教育,許多人都知道環境保育刻不容緩,但實際行動需要一股力量,「雨林每年消失近2/3個台灣大小,影像的衝擊遠遠大過於文字,所以我們選擇用畫面紀錄,並透過網路的力量,宣導生態保護的重要。」
此外,Bukit Lawang時常停電,志工團探訪雨林的同時,也會評估當地能源,將再生能源方案評估結果帶回交通大學,尋求相關學術與技術支援,協助設計再生能源,提供當地更穩動且環保的生活環境,讓交大相關學術領域專才為保育盡一份心力。
「參與志工團是為了擺脫交大宅男、宅女惡名!」「成為國際志工是為了體驗不同世界與生活!」無論初?是什麼,這群印尼國際志工們已準備好接受一場「心的磨練」,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Jul 07 Wed 2010 14:05
心的磨鍊 交大國際志工團將台灣的愛送往印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