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破布子裡也含有幫助身體健康的乳酸菌嗎?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奕伸就在「破布子」中,發現新菌種,並命名為「pobuzihi」(破布子閩南語發音)。這項研究已在國際微生物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發表,讓台灣美食在國際微生物領域揚名。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奕伸說,從小早餐吃稀飯時,母親都會用破布子作菜,讓他們好下飯。所以從2005年開始,他就不斷到傳統市場及食品工廠,尋找「破布子」作研究,並與日本的國立山梨大學及NITE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合作,經過五年的研究,終於確認破布子乳酸菌為台灣發現新品種乳酸桿菌的一種。
根據陳奕伸的研究,一般民眾在市場所買到的破布子,因為製作方式及發酵時間的不同,在未加熱時,破布子每公克的平均乳酸菌數目,也有10萬到820萬的差異。他發現,破布子乳酸菌較一般常見的乳酸菌具有較佳的耐鹽特性,在含鹽的情形中生長情形更好。在過去研究過其他的發酵食品中都未能發現其蹤跡,卻在多個破布子樣本中發現相同的新菌種,推測該新菌種與破布子本身或是產品的風味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或影響性。
乳酸菌有十大保健功能,包括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促進蛋白質、單糖及鈣、鎂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等,對人體十分有益。不過,乳酸菌加熱之後就會死,所以民眾若直接食用傳統市場上販售塊狀的破布子,可以吃到乳酸菌,但若經煎、鹵、炸、煮,那大部份菌種都會被殺死,死菌雖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效果上就不如活菌了。
破布子乳酸菌在分類上歸屬於植物性乳酸菌,一般植物乳酸菌對消化液有較佳的耐受性,能在腸道形成有效的保健效果。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梁致遠主任也表示,該新菌種源自於台灣本土的發酵食品,更適合台灣人的腸胃,相信在保健食品上能創造更大的商機。
- Sep 01 Wed 2010 10:02
銘傳大學生科系在破布子中發現新種乳酸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