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年9月,從小在彰化漁村長大的交大應用化學所博士生謝朝翔,基於自己的專業與鄉土情感,發起「守護國境之西揹著小白豚去旅行」科技環保單車活動,號召9位交大碩博士同學,5天內一路從新竹騎到屏東600公里,沿途拜訪8個不同的農漁村居民。年輕人們想透過自己的紀錄,讓網友能傾聽.台灣土地最真實的聲音:究竟農漁民的生計與經濟產業的發展能有平衡點嗎?

謝朝翔說,這趟科技單車環保之旅對他最強烈的衝擊之一,就是在海邊遇到老阿嬤帶著孫子在挖海瓜子。但奇怪的是兩人都只挖一點點,因為阿嬤教孫說:「夠吃就好,通通挖走,以後就沒得吃了!」阿嬤的書一定沒有自己讀得多,但阿嬤卻比自己對大自然的環境有更多的尊重跟愛護。比起新聞媒體裡八輕議題的紛擾,只看得到政治人物與業者的立場,謝朝翔跟同伴們說:「我們從沒想過放棄!只想藉著騎單車親身接觸,更親眼紀錄體會台灣西岸最真實的景色和可愛的人們,喚起更深刻的感動和關懷環境的行動。」

每天至少110公里,一路風雨澆不熄這群熱情的交大科技環保單車客。在新竹紅樹林與苗栗塭內社區,謝朝翔認識保育紅樹林的林耿輝,還有愛上紫斑蝶的陳明妙,儘管相差快三十歲,但在他們身上,交大單車客學習到世代傳承的海岸守護和文化傳承。而在台中的新光三越、東海大學、靜宜大學、彰化天主堂、鹿港天后宮,他們更親眼見證了三百多位民眾熱情連署支持保護白海豚和台灣西海岸的生態。

不過,在雲林的麥寮,謝朝翔與交大單車客也目睹了工廠廢氣排放有如烏雲蔽日;而在台中高美濕地、彰化王功漁港、雲林口湖養蛤人家、台南七股鹽場,更親身體驗農漁民?辛勞。從都市回鄉在雲林口湖幫爸媽養蛤的王穀基與趙雅平夫婦,清晨帶著他們搭竹筏摸黑為文蛤換水。除了瞭解這幾年鹽度、溫度和化學污染對台灣人最愛吃的蛤蜊生態與養殖業的影響外,更深刻感受到戴著斗笠、穿著雨鞋、無時無刻都得掛心水溫和文蛤的農漁民們,很難在大眾傳播媒體爭取切身相關議題發言權的無奈。

在交大Eco-City智慧生活區域整合中心林進燈教授的協助下,謝朝翔跟交大單車客們利用GPS衛星定位與GeoWeb2.0技術,完整與真實記錄下這趟600公里生態旅程的每一條路線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瞬間。他們還特別建置了「守護國境之西揹著小白豚去旅行」網站(http://www.atlaspost.com/act/loveformosa/),短短一個月內,就吸引超過五萬個網友瀏覽關注西海岸生態與白海豚保育的議題,更有近1300名網友連署支持,獲得廣大的迴響。

林進燈說,「揹著小白豚去旅行」其實是交大Eco-City推動台灣智慧生活科技一次全新詮釋。台灣最強的資通訊科技產業發展除能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讓大家透過GPS技術跟著謝朝翔與交大單車客一起紀錄與聆聽土地最真實的聲音之外;更能幫助我們透過網路,對原本無暇關心的生態、環保與社會議題,凝聚共識,產生力量。林進燈相信,這將是一種凝聚科技力與社會力的創新模式(Societal Innovation),更是交大Eco-City迎向新百年,期盼研發讓所有台灣民眾生活得更健康、更樂活、更幸福、更溫暖、更有品質的智慧生活科技的努力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zu 的頭像
    sanzu

    三豬窟

    san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